暑假不一样|比起高规格出国游,我的孩子更喜欢去农村放养
2017年8月,6岁的北京男孩天天被爸爸带着去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彝族聚居区,跟当地娃娃玩了5天,也体验了温饱线上下的农村生活;今年问天天,出国游和仁寿游选哪个,天天一点儿没犹豫:去仁寿!
为什么这一趟农村放养比出国游,让孩子更喜欢、更有收获呢?
欢迎光临童书妈妈品牌报道栏目「我们不一样」,同样的时代,多元化的教育。
现在的孩子们,会一边看短视频,一边跟着哼唱“我要带你去看浪漫土耳其”;一边吃着马卡龙,一边吵着要去巴黎;一边摸着米老鼠玩偶,一边许愿去东京迪士尼乐园……
6岁的男孩天天当然知道世间有这样的面向。可自从去年8月仁寿之后,他开始懵懂地知道,人世间的面向远不止这些。
假期,父母们往往想着带孩子——去看看世界的繁华,领略人类文明的精深。而天天的父母不太一样,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看到世界的不同面,这大概源于天天的爸爸是一名人类学者。
人类学者爸爸
藏了4年的小“私心”
仁寿县是天天爸爸曾经的一个调查点——专业名称叫做“田野点”,从大凉山迁移到这里的彝族人是他的“田野对象”。
从2012年到2014年,他陆陆续续在仁寿待了近一年的时间,了解当地彝族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。
几年下来,他跟当地人越来越熟,有的孩子喊他“叔叔”或者“舅舅”。2014年,当他结束田野工作、离开这里时,村里小孩追着他坐的三轮车,大声喊着“叔叔,叔叔”,跑了好远。——对于一个外来人,如果彝族人让孩子以亲戚的称谓称呼他,那说明彝族人已经不拿他当“外人”了。
还在仁寿做研究的时候,天天爸爸就常想,以后一定要带天天来这里,体验一下这种完全不同于大都市、有别于主流文化的彝族人的生活。
2017年,爸爸觉得是时候去看看他们的变化了,而天天正准备上一年级,“这时候去仁寿看看,对他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事。”
妈妈先前曾因采访“领教过”仁寿:闷热的夏天,乌莫一家七八口人,就一个风扇,床上是脏兮兮快要烂掉的凉席……她是素来不畏去“老少边穷”地区采访的记者,也不由感叹:“爸爸不简单,可以住几个月,我可是一天也够呛。” 但孩子们见她来了,一溜烟爬上树摘给她的黄角兰,又让她至今念念不忘。
条件艰苦到什么的程度呢?没有厕所,没有淋浴间,当然也没有空调,大夏天的四川盆地,只有一个破旧的电风扇,我敢打赌,90%习惯城市生活的家长,不做足心理建设,都不能放胆在那里真的住几天。
就算这样,妈妈也举双手赞成父子俩去仁寿看看:
一直很遗憾孩子没有在农村生活过。我从小在山里长大,跟大自然相伴的童年是最珍贵的记忆。能让孩子有机会去农村,不是走马观花,而是和他们一起生活,有更深的连接,相比那些高规格的出国游,当然更吸引我。
要去“吃苦”了,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很多东西“以防万一”吧?
没有。我们没给他准备多少东西,那些苦爸爸都吃过,所以我们也没把它当回事儿。衣服我们就准备了两身。当地虽然很闷热,但彝族孩子一般一周换一次衣服。如果换衣服太频繁,会让人觉得不合群。
8月,父子两人终于到了仁寿县,开始了一周的农村生活。
四川仁寿彝族人的一天
人均消费远低于
联合国规定的一美金
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,这是个什么地方?
父子二人从北京到成都后,再从华阳客运站乘坐大巴车;一小时后,到仁寿县城再转乘小巴车;15分钟后,到钟祥镇,看到了开着电瓶车来接他们的彝族朋友。
算起来,这里离成都不过两小时车程,然而,几乎可以说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:这里彝族人的生活水平大致维持在温饱线上下。
他们每天的人均消费远远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一美金:小孩子没钱喝牛奶,更没钱买零食,他们的零食就是在田里摘果子;一般一个月吃一次肉;只在过年时买一次衣服,所以秋冬的衣服稍微好一点,夏天的衣服完全就是在凑合;大人抽烟都是最便宜的,2块钱一包。
▲仁寿县钟祥镇隔天一次的赶场。彝族女人和孩子把平日搜集到的蝉蜕(垃圾箱上堆放着的袋子里)拿到集上卖,一包大约十块钱,这钱是家里男人不能问津的。
彝族人迁居此处大约已有二十年,他们没钱自己盖房子,只能租住当地人废弃的房屋。如果外出打工攒够了钱,就会把“弃房”买下来,稍事整修。
爸爸的好友乌莫家在一个小池塘旁边,远远看去颇有些疏朗的乡野景致,可走近了就会发觉它“危房”的本质。
父子俩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。屋内泥土地面;要洗脸刷牙洗澡喝水,就去院子里舀井水;厕所在羊圈和猪圈中间,猪圈一侧时不时伸过来一只猪鼻子。天天上了一次厕所就给吓坏了,从此不敢上这个“卫生间”,改为在玉米地里解决。
▲孩子们迷上了天天带过去的乐高,趴在床上一起玩了好久。这是乌莫家最好的床,父子俩睡在这张床上,乌莫一家人只能睡地上了。
爸爸有时会提醒天天注意:跟彝族家的孩子相比,自己的生活实在太优越。
这天,他跟孩子说到,2014年他来到这里时买给主人家的席子,他们一直用到现在,破烂不堪。晚上,乌莫家四个孩子全部睡在这张席子上。天天嘴角嗫嚅,眼神躲闪,试图早点挣脱这个令他不自在的场景。爸爸不再强迫时,他飞也似地逃掉了。
▲天天在找他的玩具。他跪着的凉席是爸爸2014年来到这里时买给主人家的,他们一直用到现在,破烂不堪。晚上,四个孩子全部睡在这张席子上,席子下面是凉凉的硬水泥地。
这里生活条件艰苦,但保留了很多彝族人特有的风俗,让城里来的天天大开眼界。
在仁寿县的这几天里,天天经历了三四场吉觉仪式——吉觉是彝语汉译,吉觉仪式是彝族人每年夏季家家必做的仪式,有“转化通过”的意味。
仪式中,毕摩(彝语汉译,毕摩是彝人里面的“巫师”,手里有祖传经文,也有许多特殊能力,主持各种仪式,以及为人治病)唱经,手抓大公鸡,唱完这段经后,大公鸡会被另一个人拿去在“受毕者”头上挥舞着画圆圈,作为牺牲献祭。
天天没有问爸爸仪式是什么,为什么做仪式等问题,反倒是对仪式中的物品和行为觉得有趣。
▲吉觉仪式中,毕摩手抓两只公鸡,正在唱经。天天按耐不住,蹲在旁边跟还没被杀掉的大公鸡对视。
▲看着刚被杀死的小猪,天天有点儿发呆,这种场面是他第一次看到。
▲毕摩在仪式中摆出来的法场。小猪一只,具有法力的经卷等法器,小猪旁边用树枝扎出来的是一条“路”,意味着“通过”,人就会摆脱“鬼”的叨扰。
▲仪式中间,把扎好的“鬼”烧掉扔到屋外,这是孩子们玩耍的高潮。看那满院子升腾飘散的烟,孩子们追逐、躲避。
人类学者爸爸告诉我们:
希望孩子能够多了解一种文化,
尤其是小众族群的文化,
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简单的“单向道”
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对人对事有更加包容的态度
能够理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。
五天农村放养
是迪斯尼乐园、手机游戏之外
久违的真正的玩耍
爸爸虽然“密谋”已久,但其实很担心天天来到仁寿会不适应。他没想到的是,天天压根儿就没在意什么苦不苦,一到当地就玩儿得无比high;父子俩在仁寿期间,爸爸参与了孩子们的所有玩耍和游戏。这也是迪斯尼乐园、手机游戏之外,久违的真正的玩耍。
▼
每天,彝族孩子们都玩在一起,在各家间来来往往。
▼
天天爸爸在地上用石头划条线,让孩子们赛跑。
孩子们个个光脚上阵,天天完全不是对手。这之后,孩子们每天都嚷着要他带着玩跑步。
▼
骑马打仗!
天天一开始跃跃欲试,想要背小姑娘,没想到小姑娘刚趴到背上他就跪倒在地。小女孩当即改变“策略”,一下就把天天背到肩上,嗖嗖跑起来。
▼
走着走着路,忽然就集体躺在马路上,玩“扑街”。
这种玩法,
衣服只要一天就看不清底色了。
▼
在房顶拔河。
仁寿乡间的房顶都是平的,屋外会有一段狭窄的通道走上去。屋顶视野不错,四面一片绿油油成熟的稻子,三五个水塘相伴。孩子们用的这段绳子还带着铁钩,原本连在背筐上。
▼
老鹰抓小鸡
▼
在这里,孩子们的游戏绝大多数都是互相打闹。
彝族人善于摔跤,在节庆日子里,摔跤是他们最拿手的娱乐项目。
前景这两个小男孩,已经有点摔跤的架势了。
▼
村民院子里挂着张吊床,
为了抢一个位置
孩子们争得不亦乐乎
▼
小伙伴抓到一只绿色的知了,天天拿在手里看了半晌。
在一旁的爸爸也在纳闷:
我都没见过这种只生长在草丛里的微型知了。
▼
经过一片玉米地,
开叶子看里面的虫子
▼
听说要去摘韭菜,天天非要跟着一起进菜园。
菜园子里杂乱地种着辣椒、番茄、豆角、韭菜等蔬菜。
▼
天天第一次放羊
▼
拿上一个快烂掉的小网子,穿上老爸的大水鞋,
小男孩格布就抓螃蟹去了。
在稻田与马路之间的小水沟里,“这里有螃蟹。”
小家伙们都在边上看格布抓螃蟹,天天不停挠脑袋:螃蟹不都在大海边上的礁石里么?
▼
一次抓到十几只小螃蟹,
回来后放在大盆里玩。
孩子们创造各种玩法,不亦乐乎。
▼
钓鱼。
彝族孩子手工制作的简易鱼竿很朴实,一根树枝拴着一根棉线,棉线另一头拴着鱼钩,离鱼钩不远处又拴着一个破塑料纸,用来当鱼漂。
▼
天天原来很害怕火,可在这里,当女主人烧火做饭时,他跑过去安静地坐在旁边,看她用火镰松开灶台里面紧挨着的树枝,好让火烧得旺一些。
最好的教育
不见得要花大价钱去购买
天天爸爸发现,城市里有许多夏令营、兴趣班、野外班等儿童教育培训项目,其间会带孩子去野外看鸟、看植物,收费不低。他认为,孩子观察自然、体验自然是不需要教育、传授的。孩子们自有主动性去探索未知,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把他放到自然里,放到孩子堆里,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就行了。
这样的放养游花多少钱呢?我们请天天父母给算了一笔账:
交通费用:从北京到成都两人1500元,从成都到仁寿32元,仁寿做小巴到钟祥5元。来回3000元左右。
住宿:住在彝族朋友家里,免费。但还是需要给他们买些礼物,例如啤酒之类,大约500元左右。从仁寿回来,在成都还住了一晚酒店,四五百块。
总费用:4000元。
去年,广州一位金领妈妈的《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》在网络上刷屏,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,有的家庭砸锅卖铁都要送孩子出国游。
而天天父母则认为:“通过异文化体验,可以获得对自我生活更多深层的认知,出国当然是个好办法。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,这样的资源简直太方便了。孩子完全置身不同于日常的环境中,可能会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疑问,这是很好的人类学启蒙方式。”
这尤其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讲,就更为实际。
童书妈妈编辑部正在集体看FCS小学的书稿,书里面的这所FCS的墨尔本小学,连续42年学业成绩全维多利亚州第一名,毕业的学生很多过上了幸福充实的生活,问起校长这一切都秘密在什么,他们说:不在课堂上书本里,而是在于一些隐性课程——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,在自由的放养中学会解决问题、团队协作,在大自然中强壮自己的身体——这些隐形课程让孩子们的收获最大,足以应对世界上所有的考卷。
在彝族朋友家里小住5日之后,父子俩就离开了,天天要回北京上学,乌莫家也要开始忙碌起来,准备打谷子,打完谷子,接着出门打工。离开时,天天跟爸爸大声说“还想在这里再玩一个月”。
转眼今年暑假又到了,天天对仁寿的“胖哥哥格布”还念念不忘。爸妈让他在出国游与仁寿游之间做选择,他也毫不犹豫选择了仁寿。
天天爸爸: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,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。关于彝人的田野研究《支配与逃逸:川西凉山移民的生成情状 》已经出版。
版权信息:本文根据对天天父母的采访内容,由童书妈妈编辑裙带菜整理而成。转载请后台联系。
裙带菜:家有8岁闺女和4岁儿子,童书妈妈编辑,曾做过新闻网站编辑、时尚杂志编辑。
__END___
童书妈妈三川玲
(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)
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
童书妈妈品牌报道栏目
「我们不一样」
同样的时代,多元化的教育选择
编辑的呼唤 本栏目欢迎投稿,欢迎提供采访线索,可以通过采访撰稿的形式,把您的“不一样”呈现出来,请在留言区留言或从菜单页发送信息给我们。
暑假不一样|欧洲六国52天,媳妇只给一万元预算,我和儿子都经历了什么?
我们不一样| 从高中学渣到中医博士,孩子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使命的?
我们不一样| 8岁主动提出学书法并自觉坚持了6年,孩子是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的?
我们不一样| 9年上了20多个兴趣班,每一步都精准扎实,为什么还会在现实中碰壁?
我们不一样| 三年前,一个焦虑的妈妈给孩子停掉了所有的课外班
▼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童书妈妈市集